“穷养儿,富养女”的说法由来已久,其道理让人深信不疑,被众多家长奉为圭臬,然而一位“穷养儿”的母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这篇文字,让人深思:
“穷养儿,富养女”——大概是在儿子三岁时,我听说了这句话。
和所有初听此话的父母一样,我理所当然地认为,穷养儿子,就是要让他体会生活的艰辛,多吃苦,让他有奋斗意识;富养女儿,就要为她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培养温柔、高贵的品质,这样才有较高的眼界与品位。
我相信,很多父母正自觉或不自觉地按此方法,培养孩子。可是,很少有父母想到若干年后,当自己穷养的儿子遇到一个富养的女孩,会产生怎样啼笑皆非的场景——我提前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我家属于经济状况尚可,先生经营一家模具公司,我全职带儿子,虽非大富大贵,却也不用为钱发愁。我坚决奉行“男孩要穷养”的理念,穿的都是小店淘来的外贸品,几乎没给儿子买过昂贵的玩具,好像就在他四岁生日时破过一次例,给他买了一辆遥控小汽车。上小学后,我告诉他,家里不缺钱,但钱是爸爸辛辛苦苦挣的,所以给你的零花钱不能乱花。如果要买课外书或是给同学买礼物,必须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就是洗个碗五毛钱,扫次地一块钱,等等。
应该说,我的教育算是成功。儿子不慕虚荣,接人待物有分寸,自控能力也强,学习几乎不用操心。用我妹妹的话说就是:姐,你虽然不上班,但你培养的这个儿子,就是你最出色的成果。
事情源于春节期间和朋友的一次家庭旅行
朋友的女儿比我儿子小两岁,当时开玩笑说两家是要做亲家的。但计划不如变化快,在她女儿两岁时,她先生因为工作调动,全家迁至深圳。但我们经常通电话,聊育儿经,偶尔她也借出差杭州的机会,来看望我。当我把“穷养儿,富养女”告诉她时,她深以为然。
后来的电话聊天中,她经常告诉我,她又带女儿去香港了,给女儿买了限量版的芭比娃娃,买了某奢侈品牌的童装……她女儿也时常在电话里甜甜地叫我阿姨,听得出是个见过世面、不怯生的小丫头。
去年12月份,她兴奋地打电话给我,约我春节去三亚度假,笑说两个孩子有些年没见了,趁机让他们培养培养感情。
我想,培养感情只是玩笑话,两家找个机会一起聚聚才是真。所以,说服了先生后,我们两家决定去三亚过春节。因我空闲时间多,朋友说由我来安排此行全部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