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电脑并不是会快速更换的产品。在性能还可以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用户一般是不会主动更换电脑的。这就意味着,用户购买一台新电脑需要其满足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所以,在购买自己的爱机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自己需求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
如果你想继续使用老式插槽设备的话,选主板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向下兼容性
这个道理并不是难以理解,如果你是一位第一次购买DIY主机的用户的话,那么需要了解的是自己的购买电脑的需求以及今后可能会用到的电脑的功能以及性能。如果你是要攒一台新电脑来替换原来的老电脑的话,你可能还需要考虑一下有哪些老硬件可以继续在新硬件上服役。这样来看,选一块合适的主板并不容易。
接口、插槽等部分是考验主板扩展能力和向下兼容能力的重点部分
打个比方,比如一个用户准备组装一台新的主机,那么他购买回来最主要的用途是办公,所以需要的是一台带集成显卡的平台。那么这个用户今后还想升级独显平台来玩游戏,那么这样的话最好的选择就是AMD的APU平台或者是Intel的IVB平台。而这个用户今后还想增加两块SSD,那么配备大量SATA3接口的A75/A55就被筛选出来。如果用户的老电脑上还有比较好的PCI声卡,就要选择拥有PCI插槽的主板。如果用户之前已经了解了芯片组的特性的话,只需要再在剩余可选择的芯片组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线了。
像这样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通过分析自己的需求来确定最后的购买意愿是DIY攒机的根本,并且这样做不仅快速,而且准确,同时也不会被各种形形色色的产品所误导。如果前面的工作大家都已经做好了的话,主板的选择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了。
主板的规格确定,我们挑选主板就来到了选择品牌的环节了。这是一个让人非常纠结的环节。首先主板品牌众多,但是能够给人印象深刻的主板品牌却非常有限。另外主板同质化非常严重,导致消费者容易被误导。除此之外,许多用户有较深的“品牌情节”,往往会忽略掉其他品牌的一些好产品。
大家购买主板产品基本上会考虑以下的因素:价格、性能、品牌影响力、产品品质、售后服务等等。那么笔者就为大家一一讨论一下。
ROG虽好,但不是唯一选择
价格可以说是决定用户是否购买产品的最大的一个因素,人们经常把价格和性能综合考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性价比。那么高性价比的产品就会有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价格非常廉价,第二种是性能非常出色,第三种是在价格和性能取得一个平衡点。
主板之间的性能差距很小